美国人有一句谚语:当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整个世界也将为之让路。近期,业界关于高级白领、大学生创业的大讨论方兴未艾,而沿海地区松绑在职创业的相关政策更可被视为自主创业环境日臻成熟的一大标志。
要素一:要有独到的见解或独家技术
拥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技术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但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显然,你独到的见解或技术(当然最好是有专利)是你的优势所在,就好比如果你掌握苹果公司麦金拖什微机操作系统,那么你就掌握了这个关键一样。企业家舒尔茨对此如是解释,“如果你能竖起一座屏障挡住许多竞争者冒出来在你立足之前抢走你的市场,你的成功机会就大大提高了。”当今社会如何找到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技术呢?专家建议在如下领域寻找市场:生物技术、软件、电讯。注意这里可没包括咖啡馆。
要素二:经营得当,追求完美
吉姆·考克,波士顿啤酒公司的创始人,非常喜欢谈他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学生们会面的经历。考克应学生们的要求给他们讲一讲他作为企业家的经验。其中考克问这些未来的工商管理硕士们一个问题:如果考克打算创建自己的公司,他首先应该做什么。学生们的回答非常具有商学院学生的代表性:“做市场调查。”
“雇广告代理。”
“找一个好的公共关系公司。”
有一个学生提示说他的同学回答得都不对。这位未来的企业领袖对考克建议“最重要的事情是将重心放到质量上”。考克回忆说他当时的反应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考克说他非常吃惊地发现所有的建议中竟没有一个学生提到他认为既明显又关键的一件事——酿制好一点的啤酒。
如果你没有独到的见解或独家技术——即使你有——企业家们建议只有经营得当,才能稳操胜券。对此,迈克尔·戴尔解释得更加详细:即使你拥有某种产品的专利而且对此严格保密,也不能保证你将来能赢利。真正的竞争佼佼者是那些经营得当的企业:企业的关键不取决于一个伟大的观点或专利,而是取决于对某种策略不断提高的经营和改善。
看一看迪斯尼、沃尔玛和可口可乐,你就会明白所说的策略——其实它并不那么复杂。他们的经营策略并非深不可测,然而却没有几家公司能复制他们的成功。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那些成功的公司无论经营某种产品还是提供某种服务,都力争掌握同行业竞争状况,知己知彼,然后做得更好,从而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
经营得当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不仅要做好大事情,而且也得注重小事情。戴尔说他正是从戴尔计算机公司经营之初每周一次的顾客辩护会上了解到这一点的。
“如果你经常参加这种会议,你很快就会注意到一种倾向:所有的怨言都是抱怨一些对企业来说‘很小的事情’,比如电源线是否入箱,箱子是否容易打开,我们是否会像保证的那样送货等等。我们开始意识到顾客们对我们所认为的‘大事情’似乎并不那么关心——比如产品特征,所应用的热门技术——也许是这些‘大事情’ 早就很令人满意了的缘故。我们吃惊地发现对我们的顾客而言,小事情就是大事情。”
戴尔认为,经营的关键是你期望的高低。你必须为你自己和你的员工设立一个有难度的目标。他这样写道,“在设想打败你的竞争对手所运用的良策时,想一想自己的主要优势,然后充分地调动它。”
要素三:冲在竞争前列
冰球明星哥瑞斯基,谈到他的成功秘诀时说,成功不是因为有往冰球所在方向滑的能力,而在于总是往冰球将要落脚的地方滑。如果你将其用于企业,你就掌握了成功的关键。那么你怎样确定你的商业落脚点呢?迈克尔·戴尔建议你考虑一下“顾客的购买习惯的变化。还有技术方面,现存的和潜在的竞争方面,以及最最重要的,你的企业和你的竞争者们都在做什么,你怎样才能做得与众不同”。
要素四:扮演弱者
这句话让人脸红,因为扮演弱者听起来不像个好主意。有意地跟在你同行业的巨人后头似乎只会给你带来灾难,其实不然。联邦快递成功了(仿效美国邮政等),网景成功了(效仿微软),泰德·特纳成功了(仿效其他网络),理查德·布朗森成功了(仿效英国航空公司和可口可乐)。布朗森解释说仿效一家有名的大公司(比如可口可乐)的好处是,这些大企业往往已经吃得太饱,太自以为是,因而往往不堪一击。对这种企业,你可以既利用它的劣势,又可以利用它的优势。吉姆·巴克思戴尔说他正是从创建联邦快递时学到的这点经验:小企业在与有名的大企业竞争的时候也有其优势。比如说,“大企业想要迈大步子很难。他们的员工都比较保守,不善于接受挑战。并且他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要担心。”
企业家们透露,与大企业竞争有两个秘密:第一,利用你小而灵活的特点,“出手迅捷,偷偷袭击,在对手明白过来之前打它个措手不及,不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泰德?特纳如此形容这一点,“这是惟一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惟一以小胜大的法宝。不要气馁。不要因为你弱小就害怕没有机会因而止步不前。兔子也许可以逃脱狐狸的掌心,但更胜一筹的是弓起后腿,再跳出去进行更有力的反扑。”
第二,避免迎头正面作战。你的策略应该是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同一领域的大公司竞争,而不是硬碰硬。用巴克思戴尔的话说就是“从熊和鳄鱼的争斗中得到启示:它们的战斗结果取决于它们的战唱—是陆地还是水中”。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是一个小零售商,想与超市巨霸沃尔玛竞争,那么你最好避免与大企业面对面作战。山姆·沃尔顿称:“我建议这些小店主做我一直做的并引以为荣的事情:与顾客直接接触。让你的顾客知道你对他们有多么感激,亲自收钱找钱。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对这些小店来说十分重要——它是沃尔玛这样的大店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情。”
要素五:变劣势为优势
避免正面冲突的另一种说法是变劣势为优势。迈克尔·戴尔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运用过此策略:“从一开始,我们就瞄准了一个被我们的竞争者们所没有看到的售后服务的巨大机会,然后我们以此作为本企业的最初目标。1986年,我们实施了第一个服务项目——上门修理计算机。如果你的计算机出了毛病,不管你是在公司、在家里或宾馆,我们都会上门服务。我们会在第二个工作日或当天赶到。后来,戴尔还提供了4小时甚至2小时内及时上门服务。
突然间我们的竞争对手们的服务显得有些落伍,而且实在太慢。
即使在今天,如果你把计算机拿到经销商的服务中心维修,维修时间可以达到两星期长——跟第二个工作日比起来时间未免太长。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计算机完全修好。我们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这样,我们把计算机行业最初的劣势变成了巨大的优势。”
要素六:为他人着想——要有人情味
最后一个创办企业的要素——要有人情味——听起来有些令人吃惊。但这是我们的一些企业家们竭力提倡的要素。为他人着想是任何企业成功的最关键所在,许许多多公司的经验证明,“做到有人情味儿”会对企业大有裨益。早在1994年,两家民意测验的结果便佐证了这一论点。
78%的成人回答他们更愿意买那些与他们所关心的事业相关联的产品。
66%的成人回答他们愿意更换牌子来支持他们所关心的事业。
54%的成人回答他们宁愿多付钱来支持他们所关心的事业。
33%的美国人承认,除了价钱和质量,他们在选择一个牌子的时候最注重的是这个公司的负责程度。
松下幸之助认为:“商人同样应该在创造一个物质充足、精神丰富的社会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样的,只有这么实践着的企业,才能在积累财富的同时赢得社会的尊重。这也是在创业之初就必须明白的简单道理